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青溪:碧绿的溪水。
这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青青者蓑下见足,小民命此以为屋。朝餐薇芜暮黄独,旧陇有苗不得熟。
父兄母子各一方,空山白骨无人哭。呜呼五歌兮歌思悲,我生犹及承平时。
木棉花如赤城赤,花外玄云铁为壁。中有峥嵘雪山白,内洋水立天柱直。
欲作波涛无暇力,九阍虎豹万骑随,二仪虚空一声塞。
羲和张驭日濡轨,雨师无权水雹石。圣人御天神物驯,安堵万族嘘吸匀。
天池不扰北冥翼,龙势直朝南海神。已饫鸿濛翻覆重,不大声色阴阳分。
云中犹垂尾百丈,阿那欲上不得上。有如天帝曳尘拂,雨脚如丝出仙掌。
忽然竟入云切平,一雨天下三日晴。百川得之皆倍盈,乃知江海下以益。
龙屈神渊蠖一尺,二物相需乃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