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七年冬,我从河岸的小码头上岸,吩咐小书僮背上用夹板捆扎好的一叠书相随,要去蛟州城。这时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薄雾晚烟缠绕于树枝梢头,远望县城,大约有二里路程。于是顺便向摆渡船工问道:“到城南门,现在赶路,还来得及进城吗?”那位摆渡者仔细打量小书僮,回答说:“如果稳步慢走,还能进得城,要是急忙赶路,城门则已关闭。”我听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我们二人于是脚步匆匆、奋力奔走,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待到将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锁。此时,一种茫然若失之感袭上心头,我忽然觉得先前摆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于求成、鲁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败,最终大都类似我这种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
庚寅:顺治七年(1650年)。
蛟川:地名,指今镇海县城。
小奚:童仆。
木简:这里指木板。
孰视:仔细看。
阖:合、关,关闭。
愠(yùn):含怒、生气。
扑:跌倒。
牡:门闩,锁簧。
下:上锁。
爽然:若有所思的样子。
近道:有些道理。道,道理
其:大概。
也夫:两者都是句末语气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鹃魂一片。怪小墅绿阴,都被愁染。鸿阵悄来,凄紧西风黄昏院。
茜裙残缕吹香远。却醉入、秋娘心眼。梦回沟水,红情自老,误他题怨。
还见。披烟浣露,正灯暗绛屏,和泪妆点。霜信曼催,吴锦飘零无人剪。
可怜生是江南晚。更解替、幽花肠断。几回立尽斜阳,故山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