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与人们断绝来往,没有人再来敲门;可今天是谁把门敲个不停?到底有什么事发生?
僮仆回答说:“乡下有人来说,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用不着再为旱情担心。”
遗老斋:诗人的斋名。
啄啄:敲门声。
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一般的隐居诗,多表示淡泊的情怀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娱,苏辙因为是在官场翻过斤斗来的人,对政事产生厌恶,进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所以他的隐居诗,往往表现离群索居时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写斋中一件小事,写得很简洁。前两句说自己隐居后,很久没有人来敲门,可今天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所以不禁问僮仆,什么人来敲门。后两句是僮仆的回答,乡下有人来报告,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旱情解除,丰收在望了。诗依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久无叩门声”,是诗人自述隐居的寂静。没人敲门,是诗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隐居,与陶渊明与朋友、农民相往还,乐于躬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不同,因此这次他对人敲门感到突然,“问何故”三字,甚至有责备的意思:明知我不愿与任何人往来,为什么还要来敲门?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直述敲门的目的,诗便告终,没有说自己听了这消息的反映,直捷中显得含蓄深长。
乡下来人敲门这件小事,作者特地形诸笔墨,至少说明两点。其一,乡下人未必知道诗人谢客,即使知道,也未必放在心上,碰到下了大雨这样的高兴事,他便敲门告诉别人,让人分享喜悦,这就突出了乡村农民的淳朴,与诗人在官场见到的尔虞我诈是鲜明的对照。其二,诗人对乡下人敲门没有指责,也不嫌其唐突,从他作了这首诗来看,他对乡下人来报告的消息还是很高兴的,他毕竟还没有对世事完全摒弃麻木,所以整首诗富有新鲜感,富有生气。
苏辙晚年由于蔡京当权,便辞官退居,隐居在许州(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并以“遗老”作为自己的斋名,表示坚决不闻政事,他在家“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宋史》),直到去世。这首诗即是此时之作。
杂花铺绣,浅草裁茵,凭栏野色浮空。败柳枯荷,商声递入金风。
悤悤载花载酒,对閒园、才识秋容。悄相向,借吴波涨绿,与洗尘红。
谁唱白铜鞮曲,趁如云娇马,流水西东。桥下龟鱼,也应惊到吟筇。
风光自延倦客,倚残曛、閒数疏钟。海天回,寄愁心、塞外断鸿。
才堪斗量君独釜,年少登瀛脱尘土。重闱几日锁清秋,酬唱新篇乱如雨。
读书相逢十载前,君家酥酪和腐乳。分题吟思入风云,得意还忘呕心苦。
晚将衰飒奉英游,漫记雪窗邀夜语。平生意气杯酒间,我醉狂歌君起舞。
即今头白老青衫,但期教子应门户。燕颔从君骨相殊,看君鼎食罗五俎。
忆自分携历变更,访君曾过石头城。人惊夔府贫来句,世重樊川乱后名。
此地溪山千里梦,今宵尊酒廿年情。西陵放棹乘秋涨,好待荒郊泛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