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搜索
将进酒
汤显祖
重阳节
李白
唐诗三百首
九月九日
满江红
爱国诗
首页
作者
分类
名句
课本古诗
诗人合称
古籍合集
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孟浩然的题长安主人壁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题长安主人壁
唐代
·
孟浩然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人生
抒怀
感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而在京城这长
时间
,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
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
隐居
。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
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
仕途
无门,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
时间
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
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
女子
一惊,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
感叹
年华的流逝。
织布制衣都完成了,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注释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秋,浩然开元十六年赴京师,十七年春科试落第,犹欲献赋求用,故迁延至秋未归。
南山田:浩然在观山下的田园,因岘山在北郭林间之南,故称南山。
叨陪:吞陪。叨,谦词。全诗校:“一作谬。”
东阁贤:说的是汉武帝朝时的宰相公孙弘,在自家院墙的东面开了一个门,并专门建了房舍,供招揽的贤士居住,这也是成语“东阁待贤”的出处。
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
甘泉:指扬雄的《甘泉赋》。扬雄是西汉
文学
家,40多岁时游京城,以辞赋著称,被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赏识,举荐给皇帝汉成帝,后来陪皇帝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时,写了一篇《甘泉赋》,得到成帝的激赏。
籍:全诗校“一作席。”陶渊明《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庾信《拟
咏怀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褰:揭起;帷:幔;岫:《尔雅·释山》“山有穴曰岫”。
《礼记·月令》:“仲秋蝉始鸣”
促织:蟋蟀,《易通·系卦》“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促
妇女
织续女工。”
长(zhǎng)年:年长者。
授衣:《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赏析>>
俞淑人挽诗
[洪适] · [宋代]
名父尹京日,移天冠柏台。齐眉丰俎豆,继踵蜕尘埃。
德比人如玉,情钟子在梅。山高云不去,虞殡有馀哀。
赏析>>
和叔以琴诗见贻因成一篇奉答
[强至] · [宋代]
制就七弦器,斲残千古桐。
正声希世出,群耳此时聋。
徽暗列星隐,意存流水空。
凭君莫轻抚,留取和薰风。
赏析>>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五
[戴炳] · [宋代]
君子如真金,真金刚不改。小人如浮云,瞬目多变态。
随世良独难,殉道乃无悔。近日崔菊坡,坚卧辞鼎鼐。
更多>>
诗词分类
重阳节
端午节
秋天
中秋节
爱情
冬天
夏天
春天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少女
柳树
菊花
荷花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更多>>
热门作者
李白
杜甫
辛弃疾
陆游
欧阳修
孟浩然
于谦
李商隐
王守仁
罗隐
温庭筠
岑参
曾巩
秦观
龚自珍
元稹
庾信
贾岛
屈大均
王世贞
杨慎
刘克庄
曹操
唐寅
纪昀
柳宗元
白居易
苏轼
李清照
韩愈
刘禹锡
王安石
杨万里
朱熹
黄庭坚
陈师道
梅尧臣
苏辙
皮日休
叶茵
更多>>
课本古诗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选修(中国古...
选择性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上...
选择性必修上...
必修下册(古...
必修下册
必修上册(古...
必修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更多>>
诗人合称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更多>>
古文典籍
《吕氏春秋》
《周礼》
《礼记》
《九章算术》
《金刚经》
《了凡四训》
《西游记》
《搜神记》
《人物志》
《水浒传》
《搜神后记》
《喻世明言》
《封神演义》
《西厢记》
《隋唐演义》
《鬼神传》
《狄公案》
《阿弥陀经》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山海经》
《红楼梦》
《淮南子》
《墨子》
《鬼谷子》
《百家姓》
《西汉演义》
《本草纲目》
《吴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韩非子》
《荀子》
《三字经》
《弟子规》
《孔子家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中庸》
《孝经》
《论语》
《孟子》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新唐书》
《晋书》
《宋史》
《明史》
《后汉书》
《北史》
《三国志》
《汉书》
《周书》
《元史》
《隋书》
《史记》
《新五代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左传》
《周易》
《辽史》
《易传》
《抱朴子》
《列子》
《黄帝四经》
《老子》
《刘子》
《尹文子》
《曾国藩家书》
《读通鉴论》
《千字文》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