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金闺月色暗,玉树霜华寒。户外珠帘捲,时时望翠銮。
还闻觞王母,池上宴将阑。甘露和玉屑,恩疏那得餐。
昔为上林花,今为荒原草。草自近来枯,花能几时好。
妾心君未知,君宠妾难期。宁食莲中菂,休牵藕上丝。
不愁娥眉妒,常恐神仙误。君如天上龙,妾如草头露。
长门夜未央,月阙近清光。新怨长相结,旧恩终未忘。
白发儒臣著武冠,公卿相送出朝端。恭承斧钺行天讨,喜见旌旗拥夏官。
直北声名从此振,平南筹策有人看。虎皮会见包戈甲,十郡苍生奠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