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欲晓铜瓶下井栏,铿锽金殿发清寒。似闻人世南风热,日上墙东问几竿。
帝子乘风下九疑,含情欲去更迟迟。独怜江草年年长,曾见凌波解佩时。
银河黯淡碧于流。数更筹。晚烟收。倚遍栏杆,无语思悠悠。
何处画楼吹玉笛,惊客梦,动离愁。
鬓云斜亸玉搔头。月光浮。上帘钩。丹桂凝寒,素影弄轻柔。
试问闺人知也未,风乍度,便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