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寒夜月,景墅最凄然。风雪可堪疏影照,婵娟偏惹冷香怜。
罗袖掩金钿。
清漏永,玉露湿馀烟。一片薄疑霜满地,千河迷漫冻无边。
灯火酒多缘。
柳花飘尽荻芽长,艇艇鱼苗有数筐。日晚江光看渐远,贩儿灯火下潇湘。
自刊宸画入云端,神物应须护翠峦。吴越不藏千里色,斗牛常占一天寒。
四檐望尽回头懒,万象搜来下笔难。谁信静中疏拙意,略无踪迹到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