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缘重下手并安脚。顿得来、真真没错。金炉立起琼花作,烧炼出、这般丹药。
三田九转明光烁。八脉上、四门开却。虚空一点成灼灼,无言说、自然邀约。
青山如横琴,双瀑为之弦。何人作此曲,一奏三千年。
上有倚天拂云之乔松,下有伏波步月之苍鼋。松今未凋鼋未老,人间此曲何时了。
我来十月溪水销,古木万壑风萧萧。飞流向我作宫徵,使我听之心寂寥。
临轩再拜问此水,巢由去后谁知己。我今剩有两耳尘,不敢向此溪中洗。
山僧煮茗樵父歌,吾亦无如此水何!
岩扉相望路纡盘,杉桧风高夏亦寒。游遍陡忘名宦意,恨无生计可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