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倦客出关仍畏暑,居庸回首暮云深。青山环合势雄抱,不见旧时榆树林。
飘残疏雨,又秋光九十,匆匆过半。庭竹萧萧枫匆绛,小院帘栊低捲。
几点蛩声,数行鸿字,九畹芳兰绽。西风吹老,眼前秋色清浅。
一派暮景苍然,当时宋玉,偏自多愁感。谁解秋深幽意好,别有赏心无限。
况届题糕,一城风雨,蚂绿螫黄满。寒英频摘,短篱又泛金盏。
绝似幽栖处,柴门瞰竹墟。未能忘志遂,且遣病眸舒。
莼上邀黄耇,花前煮白鱼。近来儿侄辈,此乐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