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春游赏识美女。清明、寒食时节,春光仍好,许多女子外出踏青拾翠,词人尾随其后,饱览秀色。张先《木兰花》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是唐宋时期诸多男子猎艳的日子。平日难得见到郊外如此莺莺燕燕,花花绿绿。秦观《望海潮》云:“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写的就是一次类似的经历。“柳外青帘,花下朱门”中的那位歌妓,最为美艳,最叫词人动心,心心牵挂,眷恋不已。
下片写与歌妓相聚相别。词人尾随到朱门,与歌妓有了“对景且醉芳尊”的销魂经历。明月下共饮共眠,让词人记忆深刻;到次日黄昏,不得已告别离去,让词人都是“恶滋味”。分手后,自然“一纸红笺”传递相思情意,红笺上有无数相思泪痕。
晏几道的这首小词,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更好地表现了儿女情长,恩怨尔汝。正如陈廷焯所点评的那样,像“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在语言风格上确实和元曲的自然泼辣非常接近。
天知风月主人贤,况是江梅望著鞭。已报兵厨招客醉,故教晴日作春妍。
一年行乐能多少,十骑联飞相后先。好向山宫记名氏,它时嘉话踵斜川。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
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熙天。太平时、朝野多欢。
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傍柳阴,寻花径,空恁亸辔垂鞭。
乐游雅戏,平康艳质,应也依然。仗何人、多谢婵娟。
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
人言月里仙人住,隐约娑罗树根兔。玄霜捣就亦多年,不见有人曾得度。
清光偏照边城秋,城边白骨胎王侯。王侯白骨卒未已,龟蚌吸月独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