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升任侍中。他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后封正平县男。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谥号忠献。
葛藟萦樛木,兔丝附女萝。夭夭二小草,洪荫仰巨柯。
酆邑美任姒,湘渚咏英娥。彤管久尘翳,妒津生洛河。
青史伤人彘,黄云惊女讹。骣牛信可乘,良法在金科。
仙人鼓棹空中举,飞上重岩斟桂醑。夜深沈醉堕岩前,忘却仙舟在何处。
七尺寒玉凝紫脂,沈香之号恐传疑。波间似有蛟龙护,月落澄潭雾起时。
至今陈迹已千载,苔纹藓绣生幽采。行人日日见仙舟,仙舟日见行人改。
吁嗟乎!化工奇谲何所无,儒生鲜见徒惊呼。君不见昔人凿井逢篙楫,年月犹书吴赤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