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诗着力描写乡里生活的萧散自得。几间茅屋的水边小村,杨柳扶疏,门窗尽绿。渡口有人在唤渡。虽然时值黄昏,唤渡人却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景物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前两句,纯用景物写生方法;后两句,才点出了人物,传出了声音,但画面却显得更为静谧。哪怕是连连传来的唤渡声,也只不过像是扔到浩淼的湖水里的小石子,只能在湖面上掀起几小圈涟漪,并没有打破静谧。
第二首诗着力渲染山林风光的天然幽趣。一缕炊烟,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发现了掩映在唤林深处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家,在潇潇细雨中深闭着门户。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几声悦耳的鸟鸣;在高高的老树林里,藤萝缠绕,一片昏暗。这一句乃化用杜甫《白帝》“古木苍藤日月昏”句。第一首还写到人声,第二首则只有鸟语;第一首还只是向往一种静谧的乡居生活,第二首则进一步追求一个桃花源式的世界。虽然两首诗写的都是黄昏烟雨,但后一首显得更为幽寂,更为窈蔼迷蒙。
孙觌的为人,实在是至不足道。纪昀说:“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两首诗质量较高,颇类王安石晚年绝句,因此不能因人废言。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纳款无如礼遣宜,锡之袍带货居奇。叛人巳缚中行说,廷议犹争郭药师。
北按部来齐解甲,西迎佛去果留旗。重开贡市关长保,不用和亲不赂遗。
炎晖若探汤,周道行倭迟。之子忍重跰,斯人方病痱。
上书苍龙阙,移副鼎足司。卓跞动群听,谓言即张弛。
虞卿万乘相,子房帝王师。古事可彷佛,世涂实参差。
天阍虎豹深,弃我忽若遗。却走国西门,素衣化为缁。
行行屡回首,未忍从此辞。贤者爱其君,肯如悻悻为。
吾闻先达语,进退自有时。版筑不为辱,饭牛岂嫌迟。
男儿建功名,或与老大期。努力梁甫吟,古人不予欺。
一一飞鸣总念群,漫天凉月白纷纷。惊寒欲断凉阳浦,失侣相呼塞北云。
灯暗长门愁里听,霜侵灞岸客中闻。野鸦原自无情绪,乱绕疏林噪夕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