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剪彩冰毬攒料丝。鬼工人巧两相资。初出毗陵新样子,斗华滋。
丁缓侯门呈技日,三郎沉醉未回时。对此传柑倾一盏,不须辞。
何处清幽圃筑西,一帘风月四山低。梅花戏雪春模样,酒兴撩诗道范围。
青眼辟从天外放,白云轻傍帽檐齐。高斋独抱焦琴坐,漫听松声百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