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不尽杨花吹暮春,芳醅初熟未全贫。柴门乳燕窥书卷,细雨清溪湿钓纶。
八骏骨存空倚市,五羊皮弃不干人。幽兰薜荔将谁种,拟卜青山处士邻。
庭窄不容月,开窗偶见之。怜余久飘泊,似尔亦分离。
今夕重相对,何人慰所思。从知盈则蚀,惜此未圆时。
七稔吴阊别,风尘望杳茫。飞腾何迅速,仿佛料行藏。
故友多林壑,高名独庙廊。余书石作室,君草玉为堂。
几緉思还著,双鱼寄莫忘。寻仙终五岳,志士各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