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杜甫在房琯罢相后数次上书皇帝,为房琯辩护,结果遭到贬官,后留有《得房公池鹅》、《别房太尉墓》等诗篇。
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箓行持。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
建德和偷不显,厌华丽、粝食粗衣。亲曾遇,重阳师父,传授入希夷。
自知功行满,速来访我,径就归期。便怡然拂袖,应限宜时。
此者彭城了了,马风风、当赋新词。长生得,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
溪桥落白水,野路覆红叶。山边四五家,日暮烟火白。
归牛认深巷,行客指新月。村田旱伤馀,老稚筋力竭。
方今冬序初,饘粥傥未缺。雪霜且已来,卒岁谅何策。
入洞疑无路,虚无接笋梢。钩梯仙鬼半,铁索死生交。
人影猱升木,僧寮鹤架巢。那能乘羽化,绝顶共诛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