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李煜的亡后见形诗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亡后见形诗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注释

无:竟然;也可不翻译。
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
殊:不同或超过。

赏析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

  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

  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白首从颜巷,青袍去佐官。只应微俸禄,聊补旧饥寒。
地说丘墟甚,民闻旱歉残。春风吹绮席,宾主醉相欢。

昔在成化朝,群小为蛊惑。贡橐杂苞苴,中使日络绎。

三原抚炎徼,抗章夺坚魄。及乎钥留畿,十疏表忠直。

天听时一回,国论若有植。白简入都门,倾朝为动色。

拂衣南山陲,过者必垂式。孝皇嗣龙飞,元纁慰耆德。

既专铨衡寄,复参坐论席。罄欬若一身,谗来微捍格。

高空揭太华,狂澜回碣石。何以昭令终,上公特殊锡。

公馀燕寝但凝香,稍退朝来雁鹜行。政誉已争铜岭峻,恩波仍带绣川长。

未应尚布春风诏,会许重赓夏日章。皎皎东阳嘉话在,到公端类发天藏。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