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晨朝操瓢勺,襁负及子孙。重趼五里至,后先争一门。
涓滴未入口,假息半游魂。须臾见人色,果腹椅树根。
幸脱胥吏手,众施历历存。殿角旭射光,群饮声泉奔。
施者见受人,举体同春温。取意快目前,冥报奚暇论。
安得嗣旬月,更使被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