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磴崔嵬路折旋,崎岖历尽是平田。高林忽送催诗雨,深涧遥分悟道泉。
僧为知名如旧识,地疑曾到岂前缘。万竿修竹参天起,欲借琅玕纪岁年。
彭亨著冠猪,踉蹡上车鹤。皇家一清明,此辈束高阁。
龙夔杂鹓鹭,庶位已参错。少安真可待,四海得耕凿。
我亦幸丰年,从容一丘壑。
元气混高下,一泓天地清。草楼如海幻,花砌与湖平。
以我浮家兴,因君破俗情。云何重改卜,底事解相萦。
再订明朝约,岩头看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