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果天成岂可猜,圆光何处更寻台。性为妙种心为地,况有慈云作雨来。
左排山万峰,右包江一道。矗矗天雄关,冲霄崖未了。
地鸣钟鼓多,天入秦陇小。波涛碧油油,霜霰白皓皓。
自经阁道行,群山拓怀抱。及兹历益峻,如鹤凌苍昊。
莫去寻山僧,僧归白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