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道四辟而六通,六经在人如六宗。世传之史日流风,邹鲁之士时击蒙。
王迹既熄圣无功,百家一曲苦相雄。天地之美忽而空,神明之容非我容。
后之学者自为宫,往而不反孰堪从。古道将为天下濛,濛犹可撒裂谁缝。
华山裘褐几相逢,輐断胹调千语重。或云我知天下中,燕北越南西乃东。
无外无内无有终,大同小同各异同。悲哉声响自相穷,智豪追逐如飘蓬。
谁知古道天为宗,去王非远人自聋。众术支离由世衷,一蚊一虻蔽一聪。
悠悠上律鲁尼峰,漆园化蝶绕洙封。
昭昭白日光,夜台不蒙辉。冥冥泉下人,讵识生者悲。
和风扇春林,病叶忽辞枝。大化有逸顺,庸情安可知。
忆昔送将归,不谓成永辞。奄忽岁已迁,家人空馀思。
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彭、聃以为天,斯理谁能齐。
悲来时涕零,援笔空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