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作品记叙的是宴会的场面和醉后的归思。
这是一个富有边地特色的军中酒会。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紧接着两句写席间胡筋声起,催人泪下。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全唐诗》将以上四句列作一首七言绝句是有原因的,因为它们可以勾划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这在这组诗中也起到笼罩的作用。
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宴席间情景。上两句从所闻方面写歌曲,下两句从所见方面写酒肴。乐器是“琵琶长笛”,歌者为“羌儿胡雏”,菜是“犁牛”“野驼”,酒为“交河美洒”,这一切可以看出主人的热情,宴席的高贵;而它们所点染的边塞情调又使归途中的诗人感触良多。这也为“醉”准备了条件,遂引出诗的最后两句。醉后吐真言,梦中见真情,诗的最后两句写醉后梦中归家,描写十分真切。用“无奈”写出归思之难以摆脱,也许这正是“座上相看泪如雨”的重要原因。
这两首诗写宴席场面,罗列边地物产以渲染边地情调;同时,把酒席场景的描绘与座上客人的感情交织起来,使诗歌情景交融。第二首诗最后两句直写乡思,显得十分深沉。这两首诗格调慷慨悲凉,从中可以看到戍边将士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颠风尽日恶,顽云吹不开。行人对面不相识,千岭万岭沉风霾。
不知谁纵一炬火,坐遣万屋成飞灰。我闻人火曰火,天火曰灾,茫然不复知从来。
但见通衢半瓦砾,男呻女泣声酸哀。避胡十年常作客,几见连甍变荆棘。
此生忧火复忧兵,一事不成头雪白。学禅灵运本忘家,好赋子云终有宅。
向来穷巷冷如冰,今作权门手堪炙。惊魂可招烟欲消,茅茨犹在书脱厄。
心知造物可怜生,留与云窗看山色。
重叠佳音乐不支,频传飞电到天涯。受恩垂老惭非分,为善无多贵及时。
薄海一家逢运会,同堂五世快期颐。南交正喜歌丰稔,好趁清和进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