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东隅无事足徜徉,怕见春风客路长。住一年来如故里,别诸君去又他乡。
长山云断天边雁,沧海田荒梦里桑。剩有涛音诗数卷,累人打叠满巾箱。
孙子纵长啸,庞公事偶耕。谢世岂无志,耻同尘网婴。
伊余虽薄劣,托身直休明。乘时苦不蚤,敢云轩冕轻。
自分不晓事,弃捐可终生。四百三十峰,林蔼有馀清。
褰衣遂从之,庶用慰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