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岑参的西亭子送李司马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西亭子送李司马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高高亭子位于郡城以西,直上千尺与那浮云相齐。
顺着山崖向着山顶登去,群山向下觉得飞鸟更低。
半天空今马儿阵阵嘶叫,游壶美酒本为好友而提;
坐到亭上放眼一望无际,红花绿柳处处莺鸟乱啼,千家万户连着弯弯小溪。
饮洒末醉已听傍晚鸡啼,提笔写诗送别为友离去;
为君题诗啊,哀伤别离,春草萋萋啊,没了马蹄。

注释

西亭子:虢州城西山上的亭子。李司马: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郡城:指虢州。
盘:盘旋。跻(jī):登,升。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五马:汉时州郡太守用五马驾车。这里指虢州刺史的车马。天半嘶(sī):在半天空嘶叫。形容亭高。
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玉壶:酒壶。
端倪(ní):边际。
井:古时八家为一井,引申为乡里,家宅。回溪:回环的溪水。
行:行酒。
点笔:以笔点墨。
解携:别离分手
萋萋(qī):草木繁盛的样子。

赏析

  这篇作品为送别之作,描绘西亭景物,抒写惜别情怀

  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首句点出西亭的方位及其“高高”的特点,次句承首句以“直上千尺”来直写其高,以“与云齐”来陪衬其高。三、四两句则写登亭,用“群山”、“飞鸟”来烘托西亭之高,并点出已登上。

  诗的中间五句写登上西亭后所见景物。“使君五马天半嘶”,点示主人身份并从侧面写西亭之高,与上面“群山”,“飞鸟”构成颇为雄壮的景象。“丝绳玉壶为君提”,顺便点出“送”字,并为下面“酒行末醉”伏线。接着,诗中使用一“望”字领起,写登亭后所见。“无端倪”写总的感受,意境辽阔,很符合登高特点。下面两句具体写景物。“红花绿柳”,以浓郁的互相映衬的色彩写所见,“莺乱啼”写鸟声的喧嚷,是所闻。这一句描绘出百花盛开,百鸟鸣啭的盎然春意,是西亭子周围景色。“千家万井连回溪”是俯望所见,勾划出宁静幽美的田野风光,是山下景色。这几句景物描绘,由近及远,用笔极自然,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

  诗的后面六句写“送”。先以不觉时间流逝,写愿与友人相聚长久,留恋不忍别离,接着又两处点出“为君题”,这种复唱的句式,与上文“为君提”一样,流露出友情的深厚。“惜解携”,直写心怀,感情十分深挚。诗的结尾两句:“草萋萋,没马蹄”,是诗人对送别的联想友人就要跨马登程,而路上春草却要没过友人的马蹄。以景写情,“惜”字从中得到含蓄的表现。

  这首诗写景物,语句清新优美,意境深远开阔。诗为七言古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以三句为一节,结尾四句皆用三字句,写得挥洒自如,自然流畅。结尾以萋萋春草写别情,既点明题意,又十分优美含蓄。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这首诗即是作者于虢州西山亭子送别友人而作的。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希夷辟洞天,云护石龛邃。青牛入关后,复此仙迹异。

堕驴有真识,化蝶示幽寄。巾拂无纤尘,须眉映空翠。

我欲从之游,窥破元关秘。先生为余言,能觉乃许睡。

山寺濒江俯江岸,游人今古纷无算。我是朝辞濛?湾,投宿空门夜刚半。

鸡声喔喔度寒流,日出烟生晓凌乱。着冠束带蹑苔磴,道谒山僧来不缓。

初登凡骨疑可仙,再登世态惊冰泮。扶倦终登最上头,心知手可扪霄汉。

声声木末轰高唱,脚脚云头检清玩。刻玉铺金法相躯,碧狮粉象真宗伴。

山僧煮茗供我毕,肺腑清如挹霜灒。听话萧梁奉佛年,象教辉光尤焕烂。

不见江宁古佛宫,飞来远翥排空翰。梅关一角今尚在,来往行人得奇观。

德僧茗饮耻僧言,掩面休辞赭面汗。下来独背松阴语,看汲清滩事樵爨。

叹息山僧苦死迷,流沙弱水何漫漶。

荡舟挝鼓出东门,怪雨盲风野色昏。
海上一春犹作客,楼头三日共开樽。
青山石马新人冢,锦树黄鹂旧相园。
快意百年须痛饮,转头何处不销魂。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