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圣世天心眷,熙朝帝赍良。太行高萃气,恒岳远钟祥。
奕叶任城裔,宗风上党昌。经谈新疏义,乐赐旧宫商。
鹤跱琅玕管,龙雕锦绣肠。书升多士庆,胪唱五云飏。
委佩趋鳷鹊,簪毫入凤凰。麟台藜火灿,鳌禁襭袍香。
特简论思任,先观品节刚。紫垣封墨敕,青琐肃蒲囊。
道大容应寡,心闲隐不妨。东山聊啸傲,泌水自徜徉。
家食声逾峻,畴咨典聿煌。都人钦硕德,僚寀式清望。
持斧南床重,升阶白笔庄。惠文腾鹗隼,骢马避豺狼。
爰进崇班秩,仍分秉宪行。丰裁清柏署,宠擢锡银章。
课绩优三辅,分猷振八厢。军需飞羽箭,版部急糇䭪。
佐计烦区画,纡筹问积仓。阃臣陈凯奏,睿虑廑官常。
特总乌台绶,频萦苍佩纕。朝端升正气,舆论凛秋霜。
执法宵垂耀,荧精夜吐芒。高平称佐汉,秘监美匡唐。
抑抑伊周度,雍雍金玉相。泰阶资鼎鼐,清庙宝圭璋。
爱国怀如负,怜才恐未遑。后生多奖借,谫学荷汪洋。
同志当年盛,乐群旧事芳。授书曾设帐,问字许登堂。
丘垤欣山仰,驽骀附骥骧。日归辞几席,贻赠富琳琅。
楚蜀惊嵎虎,苍溟逞怒螳。罿罦悲雉触,矰缴滞莺翔。
饮泣瞻宸座,甘心赴国殇。建旗孤羽翼,遁迹托缁黄。
方寸哀徐庶,虞渊愧狄梁。蜡书途梗塞,雁足信微茫。
隐忍拘囚辱,蹉跎志节僵。既伤沈陷阱,兼痛负门墙。
召伯平淮服,高宗靖鬼方。披云欣觏日,席藁愿衣桁。
旷典怜凝碧,殊恩宥夜郎。感深怀更切,遇蹙志难忘。
太傅词多激,监门绘欲将。九阍非易达,尺幅乞垂详。
南国阗钲鼓,西陲缺斧斨。当机迷胜算,纵敌费张皇。
险弃鱼凫地,防疏鸟鼠乡。茭刍糜七泽,弩矢钝三湘。
痈养滇黔害,烽连岭峤创。楼船稽扫荡,鲛鳄恣披猖。
棨戟韬钤短,雈苻啸聚强。最怜中泽雁,重作尾赪鲂。
牧守纷渔猎,闾阎竭篚筐。兜鍪罗馈饩,孥息啜糟糠。
以此薪延火,堪嗟肉补疮。玺书宽越尉,铁券虑怀光。
逸兕犹奔柙,飞鸮岂食桑。拔稂防引蔓,削毒制余疡。
蕃甲徵回纥,金城护氐羌。驼鞍驱翠珥,毳帐拥红妆。
祗可金缯结,宁堪子女偿。桀骜虞肘腋,狡狯隐膏肓。
宵旰边庭患,空虚内地戕。茧丝穷蔀屋,璧马殚宣房。
饕餮崇方岳,鹰鹯布畛疆。但闻增户口,谁念赈流亡。
塞下赀郎滥,洛中贿道彰。难言釐簠簋,应自长蟊蝗。
人困疑情涣,时安幸岁穰。即今歌《硕鼠》,深恐叹牂羊。
寒谷瞻朝旭,穷荒企帝阊。铎犹悬广殿,赋少讽长杨。
博陆舆台耀,平津邸阁张。封章仗马寂,车骑濯龙忙。
薰灌愁城社,吹嘘叹灶炀。杞人应有恨,漆女自多伤。
砥柱资元老,擎天藉栋梁。近传思渐疏,共喜股肱匡。
丹陛心方注,苍生望未央。绣衣看赫奕,豸角倍铿锵。
本正末斯举,源清流自长。持筹袪蠹急,攘外抚中康。
砥俗先廉耻,端原始庙廊。明聪开圣霁,果断振乾纲。
次第修封事,从容补衮裳。绛驺威石室,彩凤哕朝阳。
胆落方州镇,楼泥戚畹庄。清风瀰宇宙,化日扫欃枪。
谔谔真章奏,桓桓大赞襄。人伦翘领袖,国是壮金汤。
冀效刍尧献,因忘草野狂。风谣陈记室,掇拾备青箱。
伫晋丝纶席,行纾经纬藏。万邦歌保定,六合架梯航。
殿陛辉干羽,要荒入享王。鲰儒欣景运,鼓枻咏《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