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诗人没有写出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以虚笔“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写分别之实事,诗人假设友人问自己“为何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则是诗人的回答,不要说我没有送你离开,我的心已经随你远去,倘若相送,又如何忍心与你分别?寥寥数笔,勾勒出二人离别之时的大致情景,又给读者留下无数想象的空间。
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用笔虚实相生,实处描写景物,虚处勾勒景象,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诗人在诗中的留白更给读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悠悠千古意茫然,娅姹谁非倚市妍。心事相期流俗外,牵联玉海傥同编。
白灵根蒂长晴空。碧绿枝条袅细风。叶禀月华添雅翠,花凭日气蘸殷红。
四般颜色虽然异,一道馨香分外浓。透过丹霄归甚处,便教收在蕊珠宫。
一发无崇冈,一掌无大陆。美哉洵吉林,得地皆灌木。
木生太古阅世频,有若鼻祖见耳孙。号为窝集钜细别,兹山绝特尤离群。
傍厓谁辟土囊口,巨灵前驱五丁后。密荫翩疑鸾鹄停,缪枝瘦似蛟蛇走。
尔时霜气渲红青,倪黄小稿无能名。又如拥涂万斿纛,灵威护辇良可徵。
清音上度迦陵鸟,遥光下发岱舆草。脱叶罗疏讶雨花,马头乱点人争道。
虚翠沾衣不知处,檐卜优昙本无树。两丸日月东复西,溟濛一气惟仙雾。
春秋八千孰推此,众香国拟无遮比。不材木植何有乡,大海微沤能著几。
就中松塔多离奇,巍巍七级知谁为。尽斫根柯求粟粒,落实弃材奚取斯。
出山共诧须眉清,袖中谡谡天风声。佳境目食苦难写,龌龊空惭拾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