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饱食无功愧汗青,灯前顾影叹伶俜。马衰犹养疑知路,龟久当捐为不灵。
腰下徒誇绶若若,镜中何止发星星。石帆回首初非远,要及清秋斸茯苓。
幽兰不自媚,丛杂生溪涧。寂寞空林色,过者谁复玩?
及时或见收,不与众芳乱。梦协天使与,握勤郎官盼。
顾兹馨香德,庶以同岁晏。
便风击鼓太平州,斜日落帆大信口。二年两见黄山塔,平生不饮姑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