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姜夔《诗说》云:“韵度欲其飘逸。”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近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所以也比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来得空灵、活脱。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星”、“鹭”,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月”。所以,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前两句,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而姜夔则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作者将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滋味。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阴虫切切啼秋露,凉月娟娟照夕风。鸾凤几曾栖枳棘,鸱鸮多是占梧桐。
人皆酤酒追陶令,我独栽莲学远公。堪笑当年槐国梦,黄粱未熟已成空。
边风吹沙沙半飞,营门栖鸦鸦乱啼。客子膏车酒泉北,将军驻马汉关西。
将军揖客葡萄酒,耳热乌乌酣拊缶。老卒犹能舞佩刀,幼兵亦解鸣刁斗。
晨昏训练气不骄,军中部伍各见招。始信今有定远侯,不尔便是霍嫖姚。
天下雄关推第一,一将当关世无匹。北门锁钥君何如,况有生平万人敌。
安得生擒吐谷浑,壮士长驱入玉门。狂飙催送关头立,浩浩无垠见戈壁。
昆仑蜿蝘发河源,九曲狂流望不极。雪山璀璨冰梯高,一白遥含远天碧。
俯瞰山城临九渊,宝石磥砢泉涓涓。兴来匹马万峰顶,浩火汲取衙斋煎。
祁连葱岭渺天末,苍然大地浮云烟。我抚沧桑怀太古,一粟太仓渺何许。
干戈漂泊寄孤踪,回首湘山泪如雨。为君楚舞歌楚歌,万里龙堆柰若何。
昭代承平二百载,徒旅嬉嬉卸兵铠。一朝树纛张楚军,斥堠牙旗尽修改。
身先士卒轰雷霆,剪锄荦确披榛荆。手皴足皲精力悴,周道碨䃁如砥平。
紫电青霜严武库,汉官仪重见军门。我乘高车叩关吏,寻诗塞外添诗意。
天山皑皑衰草黄,一抹斜阳浩无际。胡笳羌笛声咿哑,匈奴未灭何为家。
主人劝客且痛饮,插剑醉卧沙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