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凄风苦雨。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
便剪纸、招魂来否。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
参不破,幽明路。
眼前事事添愁绪。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
更不道、梦魂无据。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
惟此恨,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