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金陵新亭》中,怀想东晋王导的爱国壮语,无限感慨,不禁对王导的英雄气概,表示由衷的赞美。作品首二句“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说明金陵的豪士们在新亭游览胜地聚会。中四句“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颧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历史上的具体事实。周颛眼看新亭风景没有变化而社会动乱,山河易色,悲从中来,大为哀叹。参加饮宴的人都像被拘禁的楚囚那样,忧伤流泪,只有王导激愤地说:“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建功立业,光复神州,怎么能如楚囚一般相对哭泣!”这些爱国壮语,李白并未写入诗中,却在末二句融合成真诚颂扬的话:“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大诗人不轻易给人以高度赞语,这两句人物总评,是很有分量的。
诗的主线和核心是歌颂爱国志士王导,构成历史事件矛盾的焦点,是爱国思想和消极悲观情绪的斗争。诗歌如果按照历史事件原型,全盘托出,那就成为平板叙述,缺乏艺术光彩。李白选取了周额绝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这一典型场景,微妙地熔铸成为四行具有形象性的诗句:“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颉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篇末把王导的爱国壮语“当共勤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曲折地化用成高度赞美爱国志士的诗句“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可以看出李白在诗歌取材典型化上的功力。
这首怀古诗在感情的抒发方面,不是平铺直叙的,如果直白自述,则易陷入板滞。作品感情显现的不同节奏是:首联淡淡引出,次联接触矛盾,三联矛盾有深化,末联解决矛盾。达到审美高潮。可以看出李白在诗歌内在思维布局上的功力。
数椽茅屋风霜古,四壁图书岁月尘。自喜高吟足晨夕,杜门三载不知贫。
今夕乃何夕,岁律已云暮。更长灯烛明,夜冷冰雪冱。
滕六巧荐瑞,封姨怒相妒。簪盍各尽欢,杯行不知数。
肉台春笋纤,法曲冰弦度。红泪泣风蜡,翠烟积春雾。
鼎沸雀舌烹,酒泻龙头注。咿嘤啭莺喉,蹒跚躅鹅步。
燕谑落语阱,驱驰慨行路。计穷酋授首,车坠费诛屦。
风尘闇城郭,稼穑罄场圃。忧倾漆室葵,啖分懒残芋。
天王狩河阳,奸臣拒官渡。济时风云会,旷世龙虎遇。
前席宣室徵,下诏轮台布。凯奏杕杜诗,谏讽校猎赋。
干羽舞两阶,歌谣誇五裤。时清仰皇泽,会少忆良晤。
春冰破微甲,夜月照寒素。云间鹤鸣陆,吴下书惟顾。
瘦袁髯似戟,短于腹如瓠。张也乡曲英,秦亦廊庙具。
孔问郯子官,杜赏已公句。暌违念契阔,茗艼写情愫。
冉冉叹驹驰,营营笑蚊聚。浮生草栖尘,虚名日晞露。
嗟彼噂?徒,有此和乐孺。用继石鼎联,聊以识所寓。
无聊终日枕频敧,强起摊书力甚疲。梦境迷离疑中酒,愁肠断续似枯棋。
药方细检心常乱,绣被频添暖不知。我诵杜诗难愈疟,少陵谁道是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