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我生飘泊苦西东,四子相逐半世中。越楮如云随散灭,绛玄终日困磨砻。
秃怜毛颖频遭斥,静爱陶泓解困穷。一笑寓轩无所有,本来文字相皆空。
陇坂遥遥九折长,驱车欲渡心苍茫,忽闻有水喧道傍。
人言此水声声别,尽是征夫眼中血,万古千秋共呜咽。
呜咽声,流未已,辘轳声,行不止。夜半吹寒笳,边风四面起。
悲莫悲,陇头水。
不见降幡出石头,襄阳遗爱断碑留。东征苦进平吴策,南渡先防避狄秋。
身后功名归武库,闺中封邑继酂侯。怪君早识王夷甫,未向朝廷进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