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幽林响欲滴,夜色始欲分。扶桑定已红,星象收其文。
尚复有飞鼠,扑击空中蚊。须臾两灭迹,寂然藏纷纭。
邻烟气稍上,谷禽声渐闻。七月入伏末,未减炎暑熏。
皇后漏雨意,似闵黎庶勤。此心谁予知,坐看南山云。
障子学芙蓉,僧归云几重。西来留白马,东去拱苍龙。
松锁千林翠,山藏满寺钟。却嫌香积水,流出世人逢。
文悯坟头野草荒,穹碑十数倚残阳。拜台樵牧时相戏,祭案牲醪久未香。
表卧寒烟无语鹤,路横顽石是眠羊。凭君摆落兴衰意,醉就邯郸道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