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李白的上之回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上之回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皇家有三十六离宫,其楼台馆阁之高上与天通。
在阁道上行走,仿佛可直通月宫美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因皇帝的恩宠不能遍及宫人,至使宫人有桃李伤春之悲。
这样皇帝犹嫌欢乐之意未尽,要起銮驾金舆到回中宫去游乐。
如今万乘銮驾行出黄道,从回中返驾回宫中了,有千骑打着彩旗开道。
前军已至细柳营之北,后骑尚还在甘泉宫之东。
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
原来是像周穆王西行与王母开瑶池之宴一样去游宴了,现在正是兴冲冲地打道回府呢。

注释

上之回: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十六列于《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西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汉武帝自雍县(陕西凤翔南)北出萧关,通回中道,其歌盖为美武帝令月支匈奴臣服于汉而作。李白这首诗反其意而用之,变美为刺。
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后汉书·班固传》:“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阁道:楼阁中用长廊相连结的通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步行月:言其高也。
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
桃李: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金舆(yú):帝王乘坐的车轿。回中: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出巡陇西、北地(今宁夏和甘肃东部),东归时经过此处。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从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深入,烧毁此宫。
万乘:指帝王。
细柳:地名,即长安细柳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水北岸。西汉周亚夫驻军处。
甘泉:汉宫名。甘泉宫建于甘泉山上,北距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
渭川老:指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秋暮:一作“但慕”。瑶池宴:谓神仙之会。

赏析

  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开篇对景起兴,突兀而出,“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西都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楼台林立直逼云端,何等之高又何等之多;并且“阁道步行月”,在横悬于楼阁间的通道上,月儿缓缓移动像是悠闲漫步,是何等奇丽又何等飞动。然而如此富美佳景,只有美人空守楼台!林立高耸的楼台与孤独孑然的美人形成强烈对比,衬出美人的幽独、冷落和空寂。原来是“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帝王并不留恋这人间的美人。君恩疏远,宠爱不及,春风不度,桃李失色,不由令人追寻究竟而生出下层。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极写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先以“淫乐意何极”承上,“意何极”犹言何等极意纵情,再以“金舆向回中”启下。回中宫为秦时所建,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汉武帝元封初至雍,曾开通回中道,后多次游历赏玩。下两句极力状写武帝出游的赫赫声势。“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黄道本指日行之中道,古以日为君象,所以又指天子所行之道。这两句说汉武出游回中,只见御道上车辆万乘,兵马千骑,上有旌旗飘扬,如彩虹垂天。本来有此二句足以称盛,诗人还觉不够酣畅淋漓,又补足两句:“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这两句说车队兵马前后相续,绵延三百余里。这当然是一种极力夸张,但淋漓尽致地形象化地表现了汉武极意淫乐,构成呼应。

  相传汉武游回中,时有歌美其行,道是“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极盛出游的场面还无可厚非,那是向北方的月支、匈奴显示汉家国威,迫慑对方俯首称臣的壮举。然而诗人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笔锋一转,进入第三层:“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昔周文王出猎之前曾从卜中得知可以获霸王之辅,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上遇太公,时太公垂垂老矣,而文王载与俱归,立为师,周室因此而兴。襄野童典出《庄子·徐无鬼》,大意说黄帝将见至人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与随行人员都迷了路,问牧马童子,童子不仅知大隗和具茨之山,还告诉黄帝治天下莫过于无为。黄帝称童子为天师而告退。这两句是说,汉武出游回中,岂是像文王那样渭滨求兴霸业之贤辅,或是像黄帝那样襄野问为天下之大道,都不是,而是“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汉武所企慕的只是神仙之道,在神仙所居的瑶池来挥觞宴饮,纵享仙界之乐,归来还沉醉其中余兴不尽。

  这首诗借汉武帝讽唐明皇,因此其忧患是深沉的,而全诗的风格却是“悲懽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怨”(《诗法家数》)。诗中描写汉武极意淫乐,喜好神仙是极力烘托,反复渲染。先着力写宫馆之众,楼台之高,阁道之壮,佳人之美都管不住汉武,烘托出淫乐之极,后以“万乘”,“前军”两联的工整对仗,渲染出汉武出游的声势之威,好仙之极。这一连串的描写,空间阔大,景象壮观,极力驰骋,意绪骏快。最后笔锋一转,“岂问”两句陵地跌宕,使极力驰骋的思绪猛然一顿,在大起大落之中使其刺时叹己的主题得到了强化的表现,其鲜明如红梅映雪,空谷传音。可以说此诗蕴含深厚,豪中见悲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而在结构上上下回环,层层相生,语言上华丽缤纷,气势直下;在立意上高古典雅,超迈逸群。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李白待诏翰林期间,其作意与《宫中行乐词》之三命意略同,是借古讽今之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踪迹吟场半载同,水西楼下别匆匆。清狂好占溪头月,寥落应怜泽畔鸿。

屐齿青馀三径草,泪珠红入半江枫。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

绵绵瓜瓞,施于中林。
顾于烝尝,匪今斯今。

铜章扶寸纽压龙,朱文苍劲气浑融。阳明先生苍作者,新建儋爵膺褒封。

当年手握霹雳符,千军挥却心从容。宁藩就擒事不易,上捷竟上中官功。

南赣抚臣印斗大,一笑掷去还山中。头衔竟署山人字,至今心迹留枯铜。

谛观砻治不草草,拨蜡为范加镵攻。高阳许初篆其字,旁列款识书尤工。

世间荣辱那有据,盛衰一往如飘风。侯伯大封赐铁券,瞥眼春雪同销镕。

区区余物仅存此,土花绣蚀斑青红。忠魂道气所凭托,埋没不下腾长虹。

鬼神呵护三百载,流传又遇司农公。我公作人有风味,嗜好殊俗为儒宗。

银黄入手不介意,宝此独若圭球{圭龙}。摩挲岂惟悦清燕,拂拭正尔增虔恭。

心光万苍一顷刻,良知寒暖验自躬。世人但识宋五子,拾宋糟粕讲异同。

宋儒堂奥初未见,叩槃扪籥随群蒙。神徂圣伏儒者贱,宋五子恨无终穷。

兼三不朽破空出,天遣与世为晨钟。阳明不出道堕地,坐令学究成冬烘。

阳明既出道在世,如晓日挂榑桑东。山人还山若无有,始觉儒者真英雄。

知公必有心印在,鸿蒙一气中流通。直寻仙佛本来意,以证濂洛希微衷。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