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几类小曲。上片追忆往日的幽会,刻画女子娇慎佯羞的形象,情意婉转但遣词造句问并不让人觉得刻意雕琢。
“背立盈盈故作羞”的“盈盈”二字的确是灵动精巧,将词中女主人公的风姿、仪态之美妙动人浓缩在其中。《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这里用“盈盈”二字,也体现出词中女主人公与《古诗十九首》中这位娇美、轻盈、光彩照人的女子一样的形象。“手按梅蕊打肩头”是极能体现纳兰词风的一句化用。女子纤纤素手揉碎了梅蕊,抛向情郎肩头,嗔怪之情与娇羞之态相融,旖旎万分。上片四句,酷似李煜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晓妆初过》)所描绘的情景,而在香艳中更觉清新,在婉丽处又现俊逸。
下片写眼见耳闻之景,淡淡之云与悠悠之水,伴和着耳畔的笛声,更烘托出离恨的凄苦。“一片横笛锁空楼”写笛声萦绕在空寂的阁楼中。一个“锁”字形容笛声不绝,仿佛凝滞。笛声与梅花,向来是诗词中道尽凄清的意象,观梅闻笛,便勾起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感情。唐朝崔道融就有《梅花》一诗:“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笛声总是清冷空幽的,而此时又是离别在即,相见无期,让人怎能不满心愁绪。结句以虚笔勾画了一幅月夜春泛的美妙图画,并以此虚设之景,进一步抒发了离恨的心·曲。“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想象中的良辰美景,更衬得当下的离别之苦不堪忍受。
古时不比如今,车行不便,一别之后有可能就是余生难再相见,时间,距离,生死,再如何情比金坚在这样的刁难前也都只能面对。纵是帝王,李煜也要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放之纳兰,更是无可奈何。
江空水落寒无波,倚天赤壁高嵯峨。雪堂老苏从二客,携酒夜载扁舟过。
中流扣舷发棹歌,有酒不饮当如何。鳜鱼三尺脍白雪,临风细酌金叵罗。
酒酣耳热歌再起,直溯空明三百里。一声孤鹤横江来,明月在天天在水。
酹月呼嫦娥,仰天听天语。洞箫吹彻广寒秋,却挟飞仙共高举。
人生行乐须及时,昨日少壮今日衰。功名自昔等炊黍,英雄徒为曹瞒悲。
画史独何心,丹青托千载。江云山月想登临,仿佛图中见风采。
后来游赏岂乏贤,文章不如元佑前。万金词赋烂星斗,追逐骚雅光联翩。
先生别去陵谷迁,漠漠宇宙迷荒烟。临皋鹤梦骨可仙,谁同此乐消闲年。
悬崖曲曲水潺潺,九里江城十八湾。两岸幽篁深蔽日,忽然断处见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