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但词人又害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他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总”字写出了词人的怀疑,“恐”字写出了词人的害怕和担心。
全词迂回曲折,写出了词人从孤独到借酒销愁,再到对酒产生怀疑,心中担忧酒醒后又会继续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动,和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类似。
我有三雏弟加一,汝更翩翩白眉侄。孝友温文鲜伦匹,鸡骨支床更奇疾。
三十沉沉温白日,下从龙舒万事毕。呜呼归来庭玉俱峥嵘,忽不见汝心魂惊。
故人家在柯山曲,门外溪流转寒绿。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
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斜阳隔山渲金碧,画屏惨淡开天工。
平昔看山爱秋晏,写入吴纨白团扇。画中佳赏谁最同,浊酒扁舟载王翰。
寻君摇指松扉开,破帽风前笑相见。第五桥边诗思多,林阴席地共婆娑。
年年好景常如此,放眼湖山一醉歌。远水遥山入秋暮,多少征途此中去。
渔舍多依薜荔湾,估船偏问鸳鸯渡。王郎去客嵩汝间,余亦劳劳别故山。
江路雁来知有梦,白云秋尽几时还。燕云越树动成忆,把臂王郎忽长别。
黄沙落叶满长安,寒日萧萧素车出。著屐平生定几回,遗诗读罢更堪哀。
分明洛水疲驴道,曾得家山一面来。遥怜瘦沈依山住,红到山中几千树。
已是题诗失酒徒,扇底风光更何处。何日僧庐返病身,绿萝禅榻结比邻。
西头更触浮生恸,满目山阳笛里人。
昨宵冻合水晶宫。鹦鹉嫌寒骂玉龙。鸳锦衾窝晓起慵。
小窗封,雪在山茶树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