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鹤般的人生境界。“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溪云障微阴,竹风消午暑。行穷紫翠间,金榜开梵宇。
残僧四五辈,衣破貌淳古。碧筒?寒泉,屋角挂飞雨。
高堂俨遗像,丹青烂圭且。当时立廊庙,兄弟皆接武。
谁知百世士,今作一丘土。石麟卧斜阳,断碣枕庭庑。
悟此笑世人,微荣何足数。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