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王维的陇西行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
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
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

注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断:中断联系。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雕尽朱颜白尽头,种花本为欲忘忧。谁知花上风和雨,添得周郎一段愁。

积雨收梅夏,清风度麦秋。六宫争献寿,不觉月沉钩。

甘君生豫章,才藻含素芬。文章精且醇,色映匡庐鲜。

挟子游江东,雏凤何翩翩。以予罗浮人,白鹇同飞鶱。

能知老夫佗,南武霸一偏。其时雄豪士,何以终九真。

使无佗为君,必当出暑门。相从子房流,为汉树功勋。

予言二世时,扬粤有梅鋗。其家在台岭,自言勾践孙。

沛公义兵起,鋗亦奋戈鋋。户出一壮士,家出一櫜鞬。

领以摇毋馀,踰岭至馀干。先说鄱阳君,当从沛公西。

芮也豫章人,与鋗桑梓连。发兵使先行,行至南阳间。

天授得帝子,立谈动龙颜。遂从破秦关,功为诸侯先。

二周与勾践,雠耻一时湔。使其相尉佗,不过蛮夷贤。

箕踞反天性,礼义同草菅。贻笑陆大夫,吕嘉徒周旋。

安得万户封,汤沐梅花田。我家临番禺,在佗故台端。

孔雀珥门户,离支充玉盘。翠羽作船䉶,明珠盈衣缘。

奇花与珍木,户牖香翻纷。苛法苦屠雎,诛求无茕鳏。

桀骏夜出攻,五军血如泉。生性本陆梁,与嬴有深冤。

龙川乃秦令,讵肯为其臣。自当踵台侯,大义以雷震。

君归在金精,乃与张女邻。丽英昔不嫁,芮也徒缠绵。

泠泠石鼓歌,高响流云烟。君如遇衡山,亦可相婵嫣。

毋怀匹妇谅,褰衣而不前。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