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也表达了诗人想摆脱官场束缚意欲退隐的心情。
这首诗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下游山。夕阳西沉,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暇,到山间寻幽探幽。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二、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落日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玉佩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前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兰径”、“槐庭、“静谷”、“空山",加上“幽佩”、“暗金"、“风声”“月色”,组成了一幅傍晚山中纯静、空明、幽雅、清丽的图画。
面对这样悦人的山色,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心”,主旨凸显。
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昔闻海上冈千仞,邈若神山不可望。谁识英英大邦杰,担簦来上我师堂。
超闻合是卢行者,朴学犹为卜子商。念尔师资能近取,千秋名业定无疆。
罡风卷空云四垂,扁舟驾浪帆不倚。篷窗开笥光陆离,云看武侯铜蒺藜。
芒耀四射形模奇,苔斑变作鳞之而。古如宝采腾鼎彝,峭如圭角森岐嶷。
锐如颖脱囊中锥,晃如霜锷生戟枝。是真神物何崛崎,当年武功屯虎貔。
风云八阵开鱼丽,连濠密布如棘茨。贼骑却顾奔且驰,定军山畔愁云迷。
五丈原头星陨辉,金刀祚尽哲人萎。此物光芒长不隳,邺宫铜雀久尘泥。
此物雷霆为护持,木牛流马千秋遗。奇筹转饷咸仰追,岂知当日雄军威。
杈丫满营助险巇,即今入手含霜晖。英风飒飒砭人肌,眼中如见千熊罴。
戈矛森列扬灵旗,昔读我乡陶园诗。汉中通守曾得之,毛君何缘憩神祠。
沙场寸铁行囊携,舟中濡笔不敢题,满江白浪腾蛟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