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清殿曲倚阑干,市散人空万井间。莫负仙台今夜月,明朝日出是尘寰。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空山自具太古瀑,处世尽为天下呆。尘根久净耳非耳,道旨中存材不材。
庐阜恶诗昔早洗,苏州监本今重开。丹青莫道少真意,展卷万壑喧风雷。
苍苍孤松外,更有一林竹。徘徊松竹间,数子皆耆宿。
老圃且共娱,清霜忽忘肃。正喜餐黄英,有客来不速。
坐客静相对,狂谈惟我独。城东晚香叟,新诗示一轴。
为报岭头梅,驿使已相属。我欲祷苍苍,留此东篱菊。
但得傲霜枝,常伴破茅屋。何须白衣至,醇醪吾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