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搜索
将进酒
汤显祖
重阳节
李白
唐诗三百首
九月九日
满江红
爱国诗
首页
作者
分类
名句
课本古诗
诗人合称
古籍合集
首页
>>
古文人大全
>> 关于清代的文人
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当代
详细>>
林绍裕
[清代]
林绍裕,福建永福人,又作福州人。拔贡。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七月任凤山县训导,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署教谕。 现存诗作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仅两首。
代表作:
《巡社课番童》
《重九后一日登鼓山观海》
全部作品>>
详细>>
林绍唐
[清代]
林绍唐,字诗宾,号次皋,清淡水厅人,同治十一年(1872)恩贡,曾任《淡水厅志》采访,时衔六品衔训导 。光绪四年(1877),因传教士租屋布道施药,以及教堂离考棚过近等问题,与当地民众发生纠纷,遂引发「艋舺事件」 ,林绍唐以贡生身份与淡水同知陈星聚、职员黄龙安等上〈三邑公廪〉;光绪十五年(1889),以候选教谕身份偕施士洁等呈请建立沈葆桢、吴赞诚专祠。
代表作:
《春风》
《题松鹿图》
全部作品>>
详细>>
林翼池
[清代]
林翼池,字凤宾,号警斋。福建同安嘉禾塔头人。清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选湖北来凤令,又赴任凤山知县。著有《尚书捷解》、《读史约编》、《鹭洲拾草》、《远游閒居草》、《知以集》、《来凤县志》、《尚书训解》、《周易管见》、《浏江文集》。
代表作:
《题画》
《题屏风》
《废宅》
《安平晚渡》
《中秋夜望月》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耀亭
[清代]
林耀亭(1868~1936),名炳煌,一名联辉,字耀亭,号守拙,署名树德居士。台中厅蓝兴堡树仔脚庄(今台中市)人,庠生。光绪十九年(1893)取进台湾县学生员,并任蓝兴堡联甲分局董事。日治至战后,历任台中办务署参事(1897)、台中厅树子脚区庄长(1900)、台中区长(1917)、台中兴业信用组合理事、台中市协议员等职。战后创办树德工专。生平凡有所作,皆珍藏吟箧。由明治三十年(1897)起,至昭和十二年(1937)止,计得诗近五百首。其中应酬唱和之作居多,触景写怀次之,吊古咏史又次之。
代表作:
《关子岭温泉》
《溪声》
《杜鹃花》
《毛遂脱颖》
《饥鹰》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肇元
[清代]
(?—1886)广西贺县人。咸丰十一年以廪生从军。转战鄂陕川境,与石达开军为敌。又镇压黔西苗、教起事。光绪初官至贵州巡抚。坐事革职。卒后,开复革职处分。
代表作:
《甲申被放南归再游飞云洞》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茜
[清代]
林茜,字素园,号梅村,济宁人。官武邑知县。有《偶存草》。
代表作:
《留别转庵和上》
《赠顾工抡代父从军 其二》
《赠顾工抡代父从军 其一》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荃
[清代]
林荃,字元草,古田人。诸生。有《放鹤楼诗集》。
代表作:
《灵圣寺》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菼
[清代]
林菼,广西永福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乾隆十四年(1749)四月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后罢职去。
代表作:
《斐亭听涛次韵》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葆恒
[清代]
林葆恒(1872-?) 字子有,号讱庵。福建闽侯人。林则徐侄孙。曾任驻小吕宋(今菲律宾)副领事、驻泗水领事。谙于书史,勤于词学。在天津组织词社,后至上海创建沤社。被誉为八闽词坛后劲。辑有《闽词徵》六卷,自宋徐昌图、杨亿至民国闽籍词人之作,靡不网罗。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得其襄助者尤多。有《讱庵词》。
代表作:
《辘轳金井 题抱香室填词图》
全部作品>>
详细>>
林豫吉
[清代]
林豫吉,字不飞,福建长乐人。康熙甲戌进士。有《松址集》。
代表作:
《楼夜》
《春晴》
《夹溪桃花盛开得野老邀酌》
全部作品>>
‹
1
2
...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
578
579
›
更多>>
诗人合称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更多>>
诗词分类
重阳节
端午节
秋天
中秋节
爱情
冬天
夏天
春天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少女
柳树
菊花
荷花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更多>>
课本古诗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选修(中国古...
选择性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上...
选择性必修上...
必修下册(古...
必修下册
必修上册(古...
必修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更多>>
古籍合集
二十四史
四大名著
更多>>
古文典籍
《吕氏春秋》
《周礼》
《礼记》
《九章算术》
《金刚经》
《了凡四训》
《西游记》
《搜神记》
《人物志》
《水浒传》
《搜神后记》
《喻世明言》
《封神演义》
《西厢记》
《隋唐演义》
《鬼神传》
《狄公案》
《阿弥陀经》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山海经》
《红楼梦》
《淮南子》
《墨子》
《鬼谷子》
《百家姓》
《西汉演义》
《本草纲目》
《吴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韩非子》
《荀子》
《三字经》
《弟子规》
《孔子家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中庸》
《孝经》
《论语》
《孟子》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新唐书》
《晋书》
《宋史》
《明史》
《后汉书》
《北史》
《三国志》
《汉书》
《周书》
《元史》
《隋书》
《史记》
《新五代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左传》
《周易》
《辽史》
《易传》
《抱朴子》
《列子》
《黄帝四经》
《老子》
《刘子》
《尹文子》
《曾国藩家书》
《读通鉴论》
《千字文》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