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搜索
将进酒
汤显祖
重阳节
李白
唐诗三百首
九月九日
满江红
爱国诗
首页
作者
分类
名句
课本古诗
诗人合称
古籍合集
首页
>> 古文人大全
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当代
详细>>
黎伯元
[元代]
黎伯元,字景初,号渔唱。东莞人。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
代表作: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六》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四》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三》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二》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一》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元熙
[明代]
黎元熙(一五○八——一五六一),字雍孺。增城人。补邑博士弟子,试辄优等。曾参修邑志,凡署当道所撰,多出其手。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年五十四卒。有《水帘洞存稿》。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九有传。
代表作:
《登文昌阁》
《豸山清眺》
《梦归水帘洞》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兆勋
[清代]
黎兆勋,字伯庸,号檬村,遵义人。诸生,官隋州州判。有《侍雪堂诗》。
代表作:
《归梦》
《积雨》
《南泉山》
《水村》
《夜郎三坡》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兆熙
[清代]
黎兆熙,字仲咸,遵义人。监生。有《野茶冈人吟稿》。
代表作:
《巴东夜泊》
《金陵别方仲坚》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兆鏊
[明代]
黎兆鏊,字公成,号桂海。番禺人。遂球从叔。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官蓬州知州。有《愧庵集》。清陈恭尹辑《番禺黎氏存诗汇选》有传。
代表作:
《过楚宫》
《槿花》
《上蜀殿下》
《都中元夜承何象冈宫詹陈杲庵给谏二同年宴集观登即席赋》
《将归五羊赋谢梁遂良侍御》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兆麟
[明代]
黎兆麟,罗定州西宁县(今广东郁南)人。明神宗万历间诸生。事见明万历《西宁县志》卷八。
代表作:
《喜朱邑侯新任》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光
[明代]
广东东莞人,字仲辉。洪武五年举人。授御史。巡苏州,请赈水灾,全活甚众。巡凤阳,上封事,悉切时弊。九年,擢刑部侍郎,执法不阿,为御史大夫陈宁所忌,坐事死贬所。
代表作:
《巡按苏州舟中偶成》
《送张御史陜西佥事》
《送人还乡》
《送人宰零陵》
《梅花道人歌》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国衡
[明代]
黎国衡,字方侯。顺德人。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事见《广东通志》卷七六。
代表作:
《为园 其一》
《观音岩》
《度浈阳峡》
《孤舟泊小金山看月》
《为园 其三》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士弘
[清代]
黎士弘,字愧曾,长汀濯田陈屋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清康熙元年(1662)任广信府推官,为政清廉,听断精明,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释放无辜数百人,人们称赞他为“黎青天”。康熙三年,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百姓离乡背井,士弘前往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垦田定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不到一年,百废俱兴,民气渐复。
代表作:
《来甘州一载矣尚未纪其风物夙昔交游问贻杂至特作六百字写怀用柬知我》
《题于慧男集药地老人画帧》
《登虔州塔顶同朱具臣南昌游云生》
《寄倪闇公汪舟次两翰林》
《永新道中即事 其二》
全部作品>>
详细>>
黎天启
[明代]
黎天启,字允聪,号抑庵。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举人,官南宁知府。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六有传。
代表作:
《村行》
《于村路寻得江岸幽处》
全部作品>>
‹
1
2
...
1688
1689
1690
1691
1692
1693
1694
...
1714
1715
›
更多>>
诗人合称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更多>>
诗词分类
重阳节
端午节
秋天
中秋节
爱情
冬天
夏天
春天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少女
柳树
菊花
荷花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更多>>
课本古诗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选修(中国古...
选择性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上...
选择性必修上...
必修下册(古...
必修下册
必修上册(古...
必修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更多>>
古籍合集
二十四史
四大名著
更多>>
古文典籍
《吕氏春秋》
《周礼》
《礼记》
《九章算术》
《金刚经》
《了凡四训》
《西游记》
《搜神记》
《人物志》
《水浒传》
《搜神后记》
《喻世明言》
《封神演义》
《西厢记》
《隋唐演义》
《鬼神传》
《狄公案》
《阿弥陀经》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山海经》
《红楼梦》
《淮南子》
《墨子》
《鬼谷子》
《百家姓》
《西汉演义》
《本草纲目》
《吴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韩非子》
《荀子》
《三字经》
《弟子规》
《孔子家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中庸》
《孝经》
《论语》
《孟子》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新唐书》
《晋书》
《宋史》
《明史》
《后汉书》
《北史》
《三国志》
《汉书》
《周书》
《元史》
《隋书》
《史记》
《新五代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左传》
《周易》
《辽史》
《易传》
《抱朴子》
《列子》
《黄帝四经》
《老子》
《刘子》
《尹文子》
《曾国藩家书》
《读通鉴论》
《千字文》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