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酌酒公能乐,饭糗羹藜我自贫。若语至诚无内外,却应分别更迷真。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太武求溲处,支祁著锁边。淮风晨裂面,淮浪夜惊船。
高楼昨夜西风转,耿耿银河云叶卷。擎空皎月弄婵娟,领略溪山堪指点。
秋光次第磨青铜,一味清凉袭庭院。遥知天外鹊桥成,织女牛郎会佳燕。
凭高翻忆凤楼人,慇勤乞巧陈芳奠。可堪目断心旌摇,砌成幽恨无人展。
促樽欣得莫逆交,脉脉閒愁凭理遣。清狂举白话平生,午夜香燃残宝篆。
凄凉此际忆年时,烂漫琼楼兴不浅。
老莱隐穷楚,因与时世隔。暮归怪车辙,夜起避山泽。
若人不可见,况肯低颜色。安知丛台下,一旦三千客。
西边竟不还,嗟哉少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