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柳宗元的梅雨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注释

梅雨:农历四五月间,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其雨叫梅雨,也叫黄梅雨,
梅实:杨梅的果实,俗称杨梅。
楚、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此处借其乡思之苦的意。
江雪:江涛如雪,一作“江云”。北津:北去的渡口。
“素衣”两句:素衣,白色的衣。这里是化用典故,谢脁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的了。”柳宗元是反其意而用之。

赏析

  首联写实景。梅子成熟时,正是江南晚春季节。阴雨绵绵,大地苍茫一片,这梅雨,有时一下就是十几天,甚至一月余。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个长居江南的人也会感到愁闷,更不必说是“俟罪非真吏”的流放囚徒了。对这梅雨中的沉闷更加不适应,更是愁上加愁。作者在这一联写“苍茫”的梅雨,就给诗定下了“忧愁”的基调,这“忧愁”是沉沉地压在诗人的心头,挥不去,驱不散,化不开。颔联写柳州之荒凉,夜里能听见猿猴悲啼,早晨被远处的鸡声惊醒,皆言人烟稀少。愁与梦,更是诗人不得志的心态写照。颈联写天气景象,一片朦胧晦暗,恰好是诗人此时境遇的象征。尾联用典。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谢朓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字面写白色的衣服变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尘埃所染,而是边城气候。言外之意却是从此入京无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借苍茫细雨来抒发作者无边无际的思乡忧愁;蒙蒙、沉沉的细雨,就是作者那深深、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借景抒情,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诗中的一个“愁”、一个“梦”,点化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情与景紧密联在一起,是有独特沉郁的风格。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的作者在永州遇上糟糕天气,心中更是苦闷,遂作此诗。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悬崖怪石水潺潺,宜有神龙隐此间。
穷胜不妨穿险洞,寻春那止看群山。
攀龙行即天边去,跃马聊同野外还。
好景良辰适相会,一尊且共水云闲。

苇岸逢残雨,河桥对暮流。停鞭一怅望,客思暂夷犹。

枫叶满江色,夕阳终古愁。遥怜君亦苦,不共故园秋。

吾家溪潭动百尺,坐见游鱼可倒指。
月明无风水不动,钩丝鉴中出朱鲤。
乘閒具酒席草岸,呼网一举常百尾。
鱠霜炙玉眠鸱夷,树挂落日醉不起。
几年手板负青山,趁鱼舷声不入耳。
凉秋九月役吏事,瘦马奔走黄叶里。
有酒不得好景饮,访古或问刍牧子。
指我石池十里近,苍苔畏崖碧无底。
楚王北游叹寂寞,创奇造幽有遗址。
我来徘徊知是否,废兴尽可付流水。
仿佛故溪在吾目,濯手漱齿有余思。
开樽喜与风景遇,芦花入杯劝人醉。
渔翁有意助酒卮,青竹尽日垂空饵。
我疑溪灵靳异景,不遣红鳞满人意。
人生天地未归客,计较贵贱羞犬彘。
当须醉倒载月归,不信乡梦留下止。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