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岷山西来江万里,锦官城高珥江水。晓日临湍竹箭流,东风吹浪桃花起。
秦牛汉石两崔嵬,青羊宫倚金银台。丞相古祠未寂寞,浣溪草堂岿然哉。
浴凫飞鹭迎津筏,贾人渔子歌行艓。树深木栈过绳桥,江霞九锁云千叠。
使君何年建节游,虎头寸管写沧洲。石室尚留文蜀郡,峨眉不访周益州。
登君堂,为君赋。解衣盘礴开绢素,碧油幢记西川路。
至今春色锦江来,四壁溟濛起烟雾。
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
山腹云开岚色润,松巅风起雨声乾。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