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耒来东国,年年一往还。禾垂墟照晚,果落野禽閒。
食力终全节,依人尚厚颜。黄巾城下路,独有郑公山。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缘崖折而下,鸟道似凿空。兹来本游遨,反抱失足恐。
二分垂其外,一步一神悚。幸有木扶阑,不知滑双踵。
径尽得平岚,筠松四围拱。数椽青豆房,缭曲类岩洞。
屋后挺一峰,拔地千丈耸。乔松生其巅,蟠根少培壅。
居然历岁千,翠盖自郁蓊。同行诧异见,狂叫兴飞动。
山僧解留宾,茗碗殷勤奉。聊坐息我劳,去路还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