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搜索
将进酒
汤显祖
重阳节
李白
唐诗三百首
九月九日
满江红
爱国诗
首页
作者
分类
名句
课本古诗
诗人合称
古籍合集
首页
>>
古文人大全
>> 关于明代的文人
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当代
详细>>
刘泰
[明代]
(1422—1459)浙江海盐人,字世亨。景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卒于官。能诗文,工行草书。
代表作:
《雁荡秋风》
《贺法相寺住持海纳庵》
《芭蕉》
《咏燕》
《次韵九日登吴山》
全部作品>>
详细>>
刘津
[明代]
刘津,阳江人。明神宗万历间诸生。事见清康熙《阳江县志》卷四。
代表作:
《翠岩亭六首 其五》
《翠岩亭六首 其四》
《翠岩亭六首 其六》
《翠岩亭六首 其二》
《翠岩亭六首 其三》
全部作品>>
详细>>
刘溥
[明代]
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祖、父皆以医得官。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与晏铎、王淮、汤胤绩、苏平、邹亮、蒋忠等号“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有《草窗集》。
代表作:
《沟水诗》
《看花吟》
《赵子昂画马为长庠萧教谕作》
《兰竹画》
《慷慨歌送叶黄门与中赴山西参政》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炳
[明代]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详细>>
刘献廷
[明代]
刘献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祖籍江苏吴县,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 刘献廷喜研究佛经,读《华严经》,参入梵语、拉丁语、蒙古语而体会到四声之变,尝作《新韵谱》,称声母为“韵母”,称韵母为“韵父”。刘献廷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代表作:
《赠行西上人》
《题潜籁轩和韵》
《留别张鸿伯兼怀张非文和韵》
《水仙操》
《题晖草斋》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献翼
[明代]
刘献翼,字于乔。东莞人。明神宗万历间人。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有传。
代表作:
《瀑布泉》
《夜访圆通庵上人》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王则
[明代]
刘王则,惠州人。约为明武宗正德间人。事见清光绪《惠州府志》卷二五。
代表作:
《超然台》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玘
[明代]
刘玘,字允璋。潮阳人。明成祖永乐十五年(一四一七)解元,十九年登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坐忤大臣,放归。登临题咏,著述甚富。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二有传。
代表作:
《东山八景并序 其四 桐阴亭》
《东山八景并序 其三 栖云石》
《东山八景并序 其五 望仙桥》
《东山八景并序 其六 聚圣塔》
《东山八景并序 其八 五雷坛》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珏
[明代]
(1410—1472)苏州府长洲人,字廷美,号完庵。宣德中,苏州知府况钟举为吏,不就,得补生员。正统三年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博学工诗,擅行草,长山水,精于鉴赏,富于收藏。有《完庵集》。
代表作:
《挽夏太常仲昭二首 其一》
《答陈醒庵二首 其一》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其一 笼鹅阁》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其七 扶桑亭》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其五 玉局斋》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琚
[明代]
刘琚,灵山(今属广西)人。明末人。事见清雍正《灵山县志》卷一二。
代表作:
《北帝宫》
全部作品>>
‹
1
2
...
81
82
83
84
85
86
87
...
292
293
›
更多>>
诗人合称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更多>>
诗词分类
重阳节
端午节
秋天
中秋节
爱情
冬天
夏天
春天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少女
柳树
菊花
荷花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更多>>
课本古诗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选修(中国古...
选择性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上...
选择性必修上...
必修下册(古...
必修下册
必修上册(古...
必修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更多>>
古籍合集
二十四史
四大名著
更多>>
古文典籍
《吕氏春秋》
《周礼》
《礼记》
《九章算术》
《金刚经》
《了凡四训》
《西游记》
《搜神记》
《人物志》
《水浒传》
《搜神后记》
《喻世明言》
《封神演义》
《西厢记》
《隋唐演义》
《鬼神传》
《狄公案》
《阿弥陀经》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山海经》
《红楼梦》
《淮南子》
《墨子》
《鬼谷子》
《百家姓》
《西汉演义》
《本草纲目》
《吴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韩非子》
《荀子》
《三字经》
《弟子规》
《孔子家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中庸》
《孝经》
《论语》
《孟子》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新唐书》
《晋书》
《宋史》
《明史》
《后汉书》
《北史》
《三国志》
《汉书》
《周书》
《元史》
《隋书》
《史记》
《新五代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左传》
《周易》
《辽史》
《易传》
《抱朴子》
《列子》
《黄帝四经》
《老子》
《刘子》
《尹文子》
《曾国藩家书》
《读通鉴论》
《千字文》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