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搜索
将进酒
汤显祖
重阳节
李白
唐诗三百首
九月九日
满江红
爱国诗
首页
作者
分类
名句
课本古诗
诗人合称
古籍合集
首页
>>
古文人大全
>> 关于清代的文人
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当代
详细>>
刘秉恬
[清代]
(?—1800)清山西洪洞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任仓场侍郎时,供应大小金川战事粮饷,能不辞劳苦。后官至兵部左侍郎。
代表作:
《瑶峰王少京兆以常理斋州牧爱吟草殉节录属题词因赋七古一首》
《明月店》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纯炜
[清代]
刘纯炜,字仰仲,号霁庵,诸城人。雍正庚戌进士,历官光禄寺卿。有《霁庵诗略》。
代表作:
《留别长宜》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绍宽
[清代]
刘绍宽,字次饶,平阳人。拔贡。有《厚庄诗文钞》。
代表作:
《戊午重阳寄鲍中敷》
《怀亡友朱次庄杨子訚寄鲍拙中》
《鲸山观瀑》
《酬朱味温》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统勋
[清代]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代表作:
《题桐城张相国赐园泛舟图 其四》
《题桐城张相国赐园泛舟图 其二》
《题桐城张相国赐园泛舟图 其一》
《题桐城张相国赐园泛舟图 其三》
《汪师茗侍讲寓斋同年小集 其二》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继增
[清代]
刘继增(1843-1905),字石香,号寄沤,江苏无锡人。杨芝田弟子。工诗文,善花卉。著有《寄沤文钞》,《寄沤诗钞》,《寄沤词钞》、《惠山竹枝词》等。
代表作: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五》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四》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三》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二》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一》
全部作品>>
详细>>
刘纶
[清代]
( 1711—1773)江苏武进人,字奋涵,号绳庵。乾隆元年以廪生举鸿博,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与刘统勋有“南刘北刘”之称。卒谥文定。工诗古文。有《绳庵内外集》。
代表作:
《王文成断碑砚歌》
《柳色次英梦堂即席元韵》
《折柳歌送从叔穰塍先生之粤东幕》
《望绵山》
《浮沤篇同宗室塞晓亭阁学赋》
全部作品>>
详细>>
刘芳躅
[清代]
直隶宛平人,字增美,号钟山。刘馀祐子。顺治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康熙七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请免秋税蠲丁徭以赈灾,停地方缉盗预勒名数之例,皆于地方有益。有《留云山房集》。
代表作:
《曲阜晚眺和朱竹垞韵》
全部作品>>
详细>>
刘芳洪
[清代]
刘芳洪,字虎臣,号钟洛,宛平人。
代表作:
《冷村早行》
《文殊院》
全部作品>>
详细>>
刘蓉
[清代]
(1816—1873)湖南湘乡人,字孟容,一作孟蓉,号霞仙。诸生。少时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咸丰四年,佐曾国藩幕府。十一年,受骆秉章聘入蜀,由知府擢至布政使。同治元年,在大渡河战地受石达开残部降,槛送达开至成都杀害。旋任陕西巡抚,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事。五年,为张宗禹所败,罢归。有《养晦堂集》。
代表作:
《习惯说》
《赠李次青司马用吴子序编修韵 其二》
《赠李次青司马用吴子序编修韵 其一》
《赠罗仲岳》
全部作品>>
详细>>
刘谦吉
[清代]
刘谦吉,字认庵,江南山阳人。康熙甲辰进士,由中书历官山东提学道。有《讱庵诗钞》。
代表作:
《晤盛珍示同年舟中辄作别因次原韵》
《漫兴》
全部作品>>
‹
1
2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
578
579
›
更多>>
诗人合称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更多>>
诗词分类
重阳节
端午节
秋天
中秋节
爱情
冬天
夏天
春天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少女
柳树
菊花
荷花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更多>>
课本古诗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选修(中国古...
选择性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上...
选择性必修上...
必修下册(古...
必修下册
必修上册(古...
必修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更多>>
古籍合集
二十四史
四大名著
更多>>
古文典籍
《吕氏春秋》
《周礼》
《礼记》
《九章算术》
《金刚经》
《了凡四训》
《西游记》
《搜神记》
《人物志》
《水浒传》
《搜神后记》
《喻世明言》
《封神演义》
《西厢记》
《隋唐演义》
《鬼神传》
《狄公案》
《阿弥陀经》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山海经》
《红楼梦》
《淮南子》
《墨子》
《鬼谷子》
《百家姓》
《西汉演义》
《本草纲目》
《吴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韩非子》
《荀子》
《三字经》
《弟子规》
《孔子家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中庸》
《孝经》
《论语》
《孟子》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新唐书》
《晋书》
《宋史》
《明史》
《后汉书》
《北史》
《三国志》
《汉书》
《周书》
《元史》
《隋书》
《史记》
《新五代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左传》
《周易》
《辽史》
《易传》
《抱朴子》
《列子》
《黄帝四经》
《老子》
《刘子》
《尹文子》
《曾国藩家书》
《读通鉴论》
《千字文》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